父母親的書架,才是小孩教育最重要的一環。指指點點學校、社會、大環境之前,先看看自己的書架。如果你有心自我教育的話,任何時候都來得及補足,否則,別奢言教育小孩。
一個普通人如何透過閱讀教育自己,成為一個更好的人。
終身不斷的自我教育計畫,
主要是關於閱讀,還有大量的聆聽與觀看。
父親在作者年幼時過世,只留下一個書架上的三百本書。
叛逆的年輕人求學過程多舛,他只讀到八年級,上過一年補習夜校,跟人學習了六個月的拉丁文,這是他接受過的所有正規教育。為了生活,他在紐約成為一名業務員,過著普通人的生活。
他就是個普通人,通勤上班、求個溫飽,但始終覺得對生活有著不滿、有著想像,卻又不知道那是什麼。這時,他想起了那三百本書。
他開始讀書,瘋狂的讀,一讀四十年。他買二手書、去圖書館借書,自己學習歷史、文學、藝術、音樂、數學、科學與哲學,以及其他實用知識,無限擴大了那個書架。他將自己學習的歷程與經驗,寫成這一本書,將知識分門別類,從讀歷史開始,讓人透過閱讀建構自我學習的路徑、打造自己的高中與大學,享受閱讀與思考,成為運用頭腦獲得快感的人,感受最深刻的智識自由。
這是一本素人版的《一生的讀書計畫》與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,一本由普通人寫給普通讀者的指引,不需專門知識,不必念過大學,更不用是專家,只要認識字母、會算數的人就能讀,用詞淺顯易懂,卻有最豐富的知識涵量,橫跨歷史、文學、藝術、音樂、數學、科學與哲學,以及一些其他實用知識;它絲毫不功利、無法讓人成為律師或醫生,卻能讓人成為「更好的人」。
自我教育與自我修養真正的實際用途,是讓原本只有從無情廝殺中勝出的人才能擁有的美好世界,成為每個人都能享有的美好世界。你的自我教育是你這輩子唯一一件別人奪也奪不走的事物。你可能失去財富、失去妻子、失去孩子、失去朋友、失去尊嚴、失去榮耀,但只要你活著,就不可能失去你所一路培養的文化修養。
這一系列論自我教育各面向的文章,會從歷史研究開始。請讀者記得,請務必照著書寫的順序來閱讀,因為區分出能做建設性思考的人和無法思考的人的基本能力,是對歷史的感知與知識。有健全歷史學問的人,不可能是沒有文化涵養的人,只要他通曉文化史就不可能是。一個人不管在某些方面多機靈、多敏銳,如果他不認識歷史,就不可能達到真正深刻的智識自由。後面每一個篇章,都假設你們讀過前面各章了。你可以隨時闔上本書,並運用到那裡為止所提到的概念,但跳過是萬萬不行的。
橫跨各個領域,海量的書單遠超同類書籍,卻又完全沒有一丁點掉書袋的感覺,因為這不是一個學富五車的學者在向你炫耀,只是一個憑著意志、冒險潛入知識深海探險的冒險家,對你娓娓道來他艱辛無比、幾度滅頂的求知之旅。
隨著作者的路徑緩步前進,或隨性挑選有興趣的主題,讀者會得到一種從未見過的啟發,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驚奇。選擇任何一個你從未涉獵的領域開始更好,你會發現透過閱讀教育自己是一件多麼有樂趣的事。